浦发银行

香港廉政公署专员:廉署从未见官员妨碍司法

2012年06月28日07:19  大洋网-广州日报

  香港廉政公署廉政专员汤显明接受本报独家专访畅谈在香港廉署5年来的工作经验

  香港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城市之一,2011年全球“清廉指数”排行榜上,香港在全球183个地区排名中居第12位。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也在于香港有一个廉政公署。

  一直以来,廉政公署都是香港惩处贪腐的利器。香港廉政公署是如何有效运作的?采用什么手段保持香港的廉洁?如何应对新的挑战?这些都是香港廉政公署廉政专员汤显明重要的课题。

  再过几天,汤显明就将退休,结束5年的廉署专员任期。在过去的5年内,香港廉政公署向一批高官开刀,保持了港人对廉署的高度信心。

  昨日,在香港廉署大楼内汤显明接受广州日报的独家专访,与本报记者畅谈了一个多小时。他表示,对香港的未来很有信心。

  文/本报特派香港记者何涛、杨洋

  图/本报特派香港记者王燕

  市民对零容忍贪污诉求越来越高

  广州日报:香港回归15年来保持了“廉洁之都”的形象。最近5年在您的任期内,您如何评价香港的廉洁状况?

  汤显明:一个重要的情况,就是稳定。这个稳定是指推动工作的稳定、整体肃贪倡廉成效的稳定。当社会发展快、外围变数多时,稳定是比较难的。

  例如,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,给香港带来的一个影响是,来廉署报案的人多了,为什么?因为那时候香港人大多在赚快钱,他怕受经济影响,所以在赚快钱。因为经济状况的改变,一些结构性的社会问题涌现了出来。社会不变的时候看不到,一变就出来了。2008年金融海啸非常要紧,有没有改变呢?社会有改变,但是对ICAC的工作影响不大。

  这是第一个观察,第二个观察,社会对整个政府提供的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,ICAC——我们不能说自己的工作做得怎么好,做得好不是我们自己去判断,应由市民来判断。

  我们看得到,社会最关注的永远都是政府部门,香港的公务员队伍基本上是廉洁的,如果16万人的公务员队伍每年检控平均数是21人,才占百分之几?完全没有贪污违规的行为,这是最终的理想。受检控的是21人,定罪的可能会少一点。

  经常有人提出官商勾结这个概念,这些关注都是有原因的,都很容易理解,但是这不代表香港社会贪污严重了,我相信这么讲是太绝对。一些被高度关注的事件,反映出来的固然有值得关注的地方,但是更加反映市民对于廉洁对于零容忍贪污有越来越高的要求。

  广州日报:香港市民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,廉署如何应对?

  汤显明:以前对公务员是看到底是不是违规,现在是看是否达到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要求。随着市民对政府包括政府官员的要求越来越高,这个方面的诉求越来越高。

  对于ICAC来说,我们是三管齐下,执法、防贪、教育。执法是义无反顾、一视同仁的。如果我们接触到一些问题,不是在我们执法的范畴内的,我们的看法就是通过防贪处理,填补漏洞。我们防贪的制度,是为了防止犯罪之外,还通过制度的完善使得整个公营机构的运作更加高效。高效与廉政,二者有一定的关系,但廉政不一定高效。但高透明度可以抑制一些不法行为的产生,也加强了监察。我们希望一方面执法,一面通过防贪去处理,通过教育与防贪可以防止不法行为。

  近5年未发生举报者信息泄露

  广州日报:廉署每年的开支有多大?

  汤显明:廉署每年的运作经费接近9个亿。平均每人超过100元,维持一个廉政制度不便宜。廉署每年的运作经费占政府总运作经费的千分之二左右。主要是工资开支,占80%。

  广州日报:廉署设了七个分区办事处接受市民举报贪污,但市民举报并不给奖励,如何让市民积极举报贪腐行为?如何接受市民举报及调查怀疑贪污的罪行?

  汤显明:2012年1月到5月,廉署共接到1666宗市民举报,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%。我认为香港人对公义的诉求是很高的。他们相信做一些事情,是可以达到公义的目的,他们就会去做。固然,不排除有些人是觉得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来举报。最典型的是,ICAC建立之初,有人索贿、收保护费。好像当年的驾照,有部分是涉及贪污的行为。有不少的举报,跟个人利益是没有关系的。是因为看到不公平,反映的是香港人的价值观。

  广州日报:市民举报是否为实名举报?怎么保证举报人的信息不外泄?

  汤显明:每年实名举报约占70%,另有30%是匿名举报。ICAC的保密让市民有信心。如果有案件,到了监控的阶段,检举人的安全是很重要的。我们也有保护证人组,里面有特别的安排,可以提供安全保障。

  我不能说38年来没有出现过这种(举报人信息泄露)的情况。虽然这是假定性问题,如果有人觉得保密做得不够,最低限度有两个层面去解决。第一是投诉,可以去投诉委员会调查跟进。第二是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索偿。我们不希望出错,但是我们不能做到100%不出错。错的几率是很低的,错的事件也很少。

  38年来我不能绝对说没有出错,如果有这种情况,我们有责任去正视,原则就是,当赔就赔,这种事很少发生。在我印象中,这种事5年来好像也没有过。

  广州日报:处理市民举报有什么程序?

  汤显明:我们的要求是,上一个工作日到现在的工作日,收到的全部贪污举报,要做一个资料报告,每一份资料都要有。这个报告会在下一个工作日开始的时候送到执行处的负责人手上,由他们立刻分门别类处理。

  第一,这些投诉是不是跟贪污有关,第二,有没有足够的材料帮助跟进。首次资料报告的消息来源是不是署名的。如果可以跟进,我们会在尽量短的时间内,再接触,拿多一点资料。同时我们会将案件分给ICAC以内的调查组,他们的组长会把工作分配给一个调查主任或者高级调查主任,称之为个人调查的专案。最要紧的是,一旦立案,没人可以取消这个案子。必须要销案的,我们会交给一个首次贪污举报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处理,他们都是独立人士,在做了必要的调查之后,我们才可以销案。通过问问题让他知道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资料。

  广州日报:廉署咖啡很有名,请人喝的是普通咖啡吗?

  汤显明: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其实咖啡都是普通的咖啡。为什么喝咖啡不喝茶,这有历史原因,因为三十年前好流行的一个说法,就是请你喝茶,给你些茶钱。另外当年廉署成立的时候也有外籍人士,喝咖啡也多于喝茶。

  广州日报:请人来喝咖啡,遇到受调查人不愿意讲怎么办?

  汤显明:他们有这个缄默权。调查时可以问任何人我们想要的资料,但是人也是分自愿协助调查,还是被拘捕带回来廉署的。如果一个人不是被拘捕,他可以不来,如果一个人被拘捕,他一定要来廉署,但不一定要说什么。

  我们不会贸贸然地把一个人抓回来,这样是没用的,请一个人回来调查,认为他是涉案的,之前调查员要做很多准备工作,通过问问题让他知道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资料。这会让人觉得我们已经知道那么多了,不讲对他更不利。准备功夫做得够不够,这对侦查时效的影响是很直接的。

  作为一个法律机构,一定要遵循法律的原则。最严重的就是妨碍司法公正,在廉政公署里有没有人胆敢妨碍司法公正。

  广州日报:你曾说过从来不会发生打招呼、递条子一类妨碍调查的情况?

  汤显明:一个执法机构一定要遵守法制的原则。廉署的职责是法定的,如果法律定的事你不做是不能接受的,最严重的是妨碍司法公正。在这栋廉署大楼里看谁够胆妨碍司法公正。递条子的人,我不相信有,也没有见过有。如果你提供协助资料,欢迎。如果你递条子,什么意思,不准这样做。一个执法人在一个法制机构里不能做不许做的事。如有人做这样的事立即查。执行处首长不敢这么做,廉政专员也不敢做这样的事。38年来,这种事发生的情况低于保护证人不力的情况。

  广州日报:廉署只向行政长官负责,现行的构架下怎么保证对行政长官进行调查?

  汤显明:这是关于权力的来源。要向行政长官汇报,在体制上,调查对象可不可以包括行政长官呢。第一,权力的来源是法,不是人。第二,行政长官之所以有廉署向他汇报的地位,是他的身份,不是张先生、王先生、陈先生,不是他个人。第三,不论传媒怎么报道,我们的作风是一贯。我们调查对象,2008年,法律通过,廉署的调查对象可以包括行政长官。

  调查行政长官工作向谁交待呢,有关法律的问题由律政司拿意见,调查进度向委员会做交待。

  广州日报:您对梁振英上任后的信心如何?

  汤显明:我对香港政府的前瞻并不是对一个特别的政府,甚至不单只是政府,我对整个香港的前景有信心。

  以我做过的工作来看,一个很共同的基础,也可以讲是政府和全社会的一个基础——法治的基础。法是规管性最强的,但是法律之下还有制度,还有一些成规。成规、制度、法都可以改,一个固定的运作模式是很要紧的。作为一个政务官员,对于前线的工作我就不会亲自做,我做的主要是统筹的工作,政策是一个大方向,统筹是很重要的。

  加强与内地合作

  广州日报:反贪这一方面,廉署可以和内地有什么合作?

  汤显明:我们和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广东省检察院、深圳、上海都开展了合作和交流。合作由来已久,我们合作的模式包括在调查方面,相互提供协助,双方调查时可以互相合作,互相提供资料,去年11月份,我们把工作明确地推进一步。如果在香港触犯了刑法,而且在内地也触犯了,这种情况下可以协查,两地共同调查,方便情报交流。当然前提是要适合这个条件。

  在预防方面,也是有很充分的交流,但是很重要的就是监察,2008年开始,我们有一个三地研讨会,第一个专题是建筑行业预防贪污,然后一连串我们推行了几次,每次都有很特别的专题;一个是金融领域防贪的措施。

  我们跟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合作很密切。我们的同事尤其是普通话好的同事是经常去内地探访,也邀请内地的专家来港。

  广州日报:案件是否展开调查,是否由专员来决定?

  汤显明:不是由廉政专员决定,调查是由副廉政专员以执行长身份做一个统筹。

  廉政专员有两个副手,一个负责公营机构,一个负责私营机构。另外,还有四个助理处长,有10个调查主任,每人都有调查资料。

  举个例子,在决定一个案件要不要立案的时,某个执行主任说这份案件不查,助理处长同意,而有人在开会时候提出异议,觉得要查,那么所有人就会讨论。

  就算开会时不提出,事后再提出来,仍有机会重新审阅这份案件。如果有人故意隐瞒事实,对一件当查的案件不去查,不应该查的案件马虎笼统地把它当成贪污案来查,那么我们会启动内部的调查机制。调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,是过失还是刻意隐瞒。

  这个内部调查机制不怎么公开,作用是让调查有效,要到ICAC的第三把手才能看到,就是执行的两个调查处长的其中一个。

  如果万一这里边有问题,涉及到很高层,那么调查人的等级会更加高,可能是执行处首长。廉政专员也一定会参加。

  我提出四个监察的概念,廉署由内部执行处开会时同时决定,会有同事监察运作情况;第二,怀疑有什么不妥,会有内部审查小组,内部调查的层面一定要到我那里,涉及到委员会的监察就是更高层面了。

  广州日报:7月1日之后您将退休,有什么打算?

  汤显明:我的任期是到这个月的30日,到7月1日我会恢复我个人的身份。从工作岗位退下来,我自己会有一些我一直以来想做的事情,我也会考虑做一些有益社会的工作。

  记者手记:

  在香港,一名官员被请到廉署喝咖啡绝对是人生中的大事。

  “专员会请你们喝杯咖啡。”昨日在采访开始前,香港廉政公署的工作人员给本报记者开了一个玩笑。

  “廉署喝咖啡绝对要品尝一番。”本报记者回答说。采访期间,本报记者果然品尝到了廉署的一杯咖啡和一杯清水,感觉与普通茶餐厅的咖啡并无异样。

  其实,请人喝杯咖啡只是廉署的一种工作方式,回归之前,港英政府曾从英国调来资深警员,他们在邀请嫌疑人和证人进行调查时,都会礼貌地请对方喝杯咖啡。

  慢慢地,喝咖啡成了接受廉署调查的代名词。香港回归之后,廉署特色依旧,反贪力度更大,让廉署咖啡成为了香港官员闻之色变的名词。

  请人喝咖啡体现了廉署的一种工作方式,就是形式普通,看似平常,甚至略显轻松,但绝不会轻松惬意。因为廉署不会随便请人来喝咖啡,在请人之前已经做了大量调查工作,掌握了不少被请者犯事的证据。

  “就像采访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一样。”本报记者说。

  “是的,但是结果可能完全不同。”香港廉政专员汤显明说。

  (何涛、杨洋)

分享到: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2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